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地理 >> 2016日本地震 >> 正文

日本地震吓得武汉伢连续两晚不敢睡,地震曾造成湖北山崩地裂

作者:佚名  来源:长江日报   更新:2016-4-17 19:26:22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震后的熊本大神宫


4月14日晚,熊本熊的故乡日本九州熊本县发生6.5级地震,随后余震不断。16日凌晨,熊本县再次发生7.3级地震。截至昨夜,地震共造成41人死亡,超过1500人受伤。地震发生后,记者连线在日本的武汉留学生,中南财经政法赴日交换生孔祥敏告诉记者,为了留心余震,连续两晚都没睡好。



地震发生后,无论是日本网友还是中国网友,都纷纷通过社交网络向熊本县表达关心。很多人都知道,熊本县有一个超萌的部长:熊本熊。就是上面这位。熊本熊是日本熊本县的官方萌物,2011年日本吉祥物票选活动第一名,被评为日本最有名的熊。2011年9月29日担任熊本县临时职员,2011年9月30日开始担任熊本县营业部部长(这是仅次于熊本县知事、副知事的第三最重要的职位,与熊本县宣传部长齐名)兼幸福部长,也是日本第一位吉祥物公务员。



连线

在日本的武汉人,你还好吗



被地震震毁的房屋


中南财大交换生:连续两晚不敢睡觉


昨日,记者联系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在日交换生孔祥敏,她是长崎外国语大学的交换生。她介绍,从14日起当地就时不时有地震,连续两晚凌晨1时半左右震感最强,但生活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孔祥敏说,当地震级在4级左右,窗子晃得比较厉害,床也有晃动的感觉,但桌子上的东西没有掉到地上。当地时间14日凌晨1时半,整个郡响起了警报,她说:“初次经历确实挺害怕,但次数多了也就淡定了。”


据介绍,昨日一天,当地总共响起三次警报,分别是凌晨1:30、2:30和早上9:30左右。孔祥敏说:“因为是周末,当地生活没有受到影响,就是晚上地震有些怕,大家不敢睡觉,还好周末没课。”因为只有震感、没有危险,学生并未从寝室疏散出去。


孔祥敏介绍,日本平时防震工作做得较好,很多地方都有防震说明,比如电影院放电影前会很详细地讲解防震措施和逃生线路,日本民众对待地震也比较淡定。


武汉理工大留学生:生活未受较大影响



4月16日,日本熊本县一处停车场出现由地震引起的巨大裂缝


武汉理工大学在长崎留学的七名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明显震感,但是生活未受较大影响。


日语系留学生王林通过网络讲述了地震发生时的场景。“前天,我正在卫生间刷牙,突然听到室友的手机预报,‘地震です、地震です(地震,地震)’,当时我还没有反应过来,然后过了一两秒,浴室就开始晃动。然后我就站不稳了,开始还不强烈,后来晃得越来越强,我就吓得蹲在那里,扶着墙。过了好一会儿,地震才停下来。”回忆起当时的心情,她说:“当时还是挺崩溃的,过了好久才平静下来。后来刷微博才知道,熊本地震了。”


另外,王林也讲述了其他留学生的情况。地震发生时,一名留学生打工的餐厅里,客人们的手机突然一起发出预警。在她不知所措的时候,客人们都很镇定,老板感受了震感之后说:“すごいね(好厉害啊)!”(长崎很少发生有明显震感的地震。)


昨日凌晨,熊本县再次发生7.3级地震,但对七位留学生影响依旧不大。不过,一位女生受到惊吓,夜里三点多才睡着。“当时是凌晨一点多,地震又发生后,好多留学生就集中到一楼去了,”王林说:“有一个在那里工作了五十多年的保安都说,从来没有感受过这么强的地震。”


湖北

历史上曾发生过33次4.7级以上地震


据湖北地震台网测定,就在前不久的4月09日14时21分,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北纬30.77度,东经110.78度)发生2.5级地震,震源深度6公里。此次地震并未造成严重影响。



长江日报记者在湖北减震防灾信息网上看到,2015年以来,湖北共监测到10次地震信息。震级最高的为3.2级。



据了解,湖北地处华东、华南两大断块构造单元,地质构造、断裂活动以及新地质构造运动比较复杂,具有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地质背景和孕育地震的条件。


省地震局高级工程师许光炳介绍,自有地震记录历史以来,湖北共发生过33次4.7级至6.5级之间的地震。其中较大的3次为788年竹山6.5级地震、856年咸丰6.25级地震和1932年麻城6级地震,震中烈度均高达8度,造成山崩地裂、建筑物倒塌,人畜伤亡惨重。新中国成立后,我省没有发生过大的地震。


这些方面


日本值得学习




4月16日,在日本熊本县益城町,人们行走在遭地震损毁的街道上。 新华社发


此次地震震中位于陆地,震级高、震源浅,但目前地震造成的遇难者人数相对较少。而近年在日本发生的6级以上地震中,人员伤亡相对也都比较轻微。


日本作为地震多发国家,是怎么做到减少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的?


建筑物抗震能力强



据统计,地震灾害中近90%的人员伤亡都与建筑物倒塌破坏有关。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是保护民众安全的最直接措施。


在日本这个地震多发国家,建筑物的抗震标准由《建筑基准法》和《建筑基准法施行令》严格规定。《建筑基准法》规定,新建建筑必须达到在百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倒塌、在数十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受损的抗震强度。只有设计符合该法的建筑才被允许建造。 根据这部法律,建筑材料都要经过官方认证,不合格的建材很难在市场上流通。



4月16日,在日本熊本县益城町,救援人员走过一处损毁的街道。


地震监测体系完善


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尽管地震难以准确预报,但地震发生时,如果有完善的监测网络发出警报,还是能为人们避险求生争取宝贵时间。此外,沿海地区的地震可能引发海啸,地震监测网络的预警也有助于减少海啸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日本气象厅在全国约200个场所设置了地震监测站,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在全国约800个场所设置了地震监测站,上千个监测站共同构成一个庞大的捕捉地震波的网络。 一旦发生地震,有关部门立即分析由监测站传来的数据,推定震源和地震的规模,预测地震波到达各地的时间,并由气象厅迅速发布紧急地震速报。



图片来自网络


另外,日本气象厅预先设定有可能发生海啸的断层,对海啸的数值进行模拟演算,将演算结果作为海啸预测数据库进行积累。实际发生地震时,立即从数据库中检索与发生地震的位置和规模相对应的预测结果,迅速向沿海地区发出海啸警报。


防灾减灾体系成熟


为尽量减少自然及人为灾害造成的损失,日本先后制定了《灾害对策基本法》《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灾难救助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了发生灾害后应采取的对策。


日本建立了一套救灾物资的储备和运输体系,确保灾民在灾后能及时获取必要的救急物资。首先,鼓励每个家庭在家中储备救灾物资,存放能够维持一家人三天到一周的饮用水和食品。其次,在各个自治体建立救灾物资储备中心或储备点,储备帐篷、被褥、发电机及燃料、手电和食品等应急物资,该地区一旦发生灾情就可以及时就地发放,保证灾民的生活必需。



4月16日,在日本熊本县益城町,人们聚集于避难所内


日本全国各地设有的防灾仓库内储存了各种防灾物资。 例如在东京六本木新城的防灾仓库里,储存了10万人份的应急食品,有罐头、自热食品、瓶装水等各种应急食品。此外还有垃圾袋、湿纸巾、安全帽、内衣、毛巾等日用品。这里的饮用水、应急食品能保存3至5年。


民众防灾意识强


日本民众的较强防灾意识和丰富的防灾知识也在地震发生后的自救中起到重要作用。日本政府会向民众分发地震防灾手册、传授预防海啸的知识、举行防灾训练、熟悉避难路径和避难屋所在地等。2011年3月11日的东日本大地震是9级强震,由于防灾意识的普及,灾民们能够有条不紊开展自救。


日本的地震教育做到了从娃娃抓起,一些小学经常举行防震演习,教育孩子们一旦发生地震不要慌乱,要保护好头部,从容有序躲避。社会上也时常开办一些防灾救灾展览和研讨会。许多地方都有专门的地震防灾中心,主要向居民尤其是中小学生普及地震相关常识,并由专业人员传授正确的急救和自救方法。



2015年9月1日 ,日本东京的一所小学举行地震演习时,学生们躲在桌子下面


日本政府于1960年将每年9月1日定为防灾日。各地在防灾日前后经常举行各种防灾演习,以提高救援部门应急反应能力和市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日本主妇们长期从事家务活动,也积累了丰富的室内防震经验。由于地震可能引发燃气管道破裂甚至火灾,因此一觉察到大地摇动她们就立即关闭厨房火源,打开可出逃的门窗。日本家庭通常会准备几个“防灾袋”,里面有多种应急用品,包括食品、饮用水、药品、手电筒、毛巾、口罩、绳索、口哨等。主妇们会定期检查和更换这些应急用品,以防过期或失效。


在办公室、商场、街道等其他场合,日本人也设计了不少避险和互救方式,比如牢记发生地震时避免停留在货架或悬空物体附近,一些公共场所绘制有详细的逃生路线图等等。


释疑


地球进入震动模式了吗




日本九州7.3级地震、缅甸7.2级地震、阿富汗7.1级地震、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1个月来多次7.0级以上地震。如何解释近来接二连三的强震,它们之间有关联吗?地球是否就此进入了地震活跃期?


对此,中外专家均认为,任何结论都需要有科学证据来支撑。但无论从统计意义还是从具体研究来看,尚无法断定全球地震震级和频率等超出正常范畴,它们之间是否有关联也不能下定论,但对部分“危险”区域加以研究并保持警惕是必须的。


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兰迪·鲍德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地震活跃期)这很难说,我看到有研究说是,也看到有研究说不是。”在全球范围内,强震多发区可能在任何年份发生强震。“但我们不认为一个或多个地震活跃区之间存在联系”。



4月16日,在日本九州熊本县,地震引发的泥石流将道路毁坏


事实上,每一次大地震发生后,都会出现关于地震活跃期的讨论。在2013年芦山地震后,美国航天局地球物理学家汤姆·帕森斯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地球发生地震的频率时高时低,但这种高低起伏难以与随机现象区分开来。所以,对于所谓的活跃期有多长,我们无法做出评价。”


帕森斯推荐了一篇发表在《美国地震学会通报》上的论文,其中就关注到2004年印尼9.0级地震、2010年智利8.8级地震、2011年日本9.0级地震等大地震频发的情况,探讨这些地震之间是否有关系。这篇论文最后的结论是:大地震发生的时间点接近于随机分布,难以在此基础上明确得出活跃期的结论。


既然科学界在这方面尚无统一的定论,为何人们的感受是,地球明显进入了地震活跃期呢?这篇论文提到,现代社会传媒日趋发达,进入新世纪以来每一次大地震都得到媒体的大量报道,而过去一些大地震可能不为其他地方的人所知。


文章列举的其他原因还包括,现在全球人口增多,地震造成的伤亡变大;全球化又使得各地人们频繁流动,人们对地震消息也就更为关心。这些原因合在一起,更容易让人联想到地震活跃期。



4月16日,在日本九州熊本县,一名女子站在被地震毁坏的房屋前。



事实上,日本和印尼本身就处于地震多发地带,是典型的地震多发国。比如印尼每年都要发生数千次地震。地震的具体成因十分复杂,但从宏观上说,日本和印尼等国地震的主要原因在于,它们地处全球最活跃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地球最上层包括地壳在内的岩石圈并不完整,像是打碎了仍连在一起的鸡蛋壳。这些大小不等、拼接在一起的岩石层称为板块,它们各自在上地幔内的软流层上“漂浮”移动。


若把世界地震的分布情况与全球板块的分布相比较,可以明显看出两者有明显关联。据统计,全球85%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这说明,板块运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的重要原因。


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以及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的8.7级地震,就发生在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一个名为“安达曼弧”的构造带上。那次灾害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震引发了大海啸。


虽然判断地震是否进入频发期,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观察,但仍有专家认为,对一些地区的形势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判断是必须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去年表示,青藏高原特别是南部地区,地质活跃度高,正处于7级以上地震的丛集期,未来一段时间,需要对青藏高原的地震形势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判断。































 

地理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地理:

  • 下一篇地理: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本熊本熊漫画赈灾活动继续扩

    日本最大 新宿巴士站启用

    你知道吗? 日本其实比英国都大

    日本2015年理想移居地排名长野

    盘点全球最让人胆颤心惊的桥梁

    日本地理基础知识之千叶县

    广告

    广告